Discover more from 吐納商業評論 | Tuna Business Review
管理、領導、領袖,有什麼不同?/洪銘賜
所謂領導力,就是一個人能影響一群人共同完成使命或任務的能力。在中文裡,因為「領導」一詞代表著一種官方的職位與權威,所以很容易混淆成「領導力」是「領導才需要有」的能力,或是「做了領導就會有」的能力。那麼,這些能力的差異又在哪裡?
因而我們對領導力的理解一直有很多盲點,而這些盲點也誤導或矮化了領導力的重要性、普遍性、學習動機。其實領導力是只要你需要影響別人,就需要的影響力。
定義上的差異
既然談領導力,就必須先瞭解管理、領導、領導力、以及領袖各自的定義。
在管理中特別強調的是,組織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內外環境約束下,運用決策系統、計劃組織、人員配備、領導和控制等職能,對組織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,協調他人的活動,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實現組織既定目標。
這是一般對管理的定義,在特定的條件下,運用管理手段規劃、執行、考核、計劃等方式來達到組織的目標;所以管理談的就是「人力、職務、功能、資產」。
在這個定義裡,人力是資源;早期管理人事相關功能的部門叫「人事部」,後來升級為「人力資源」。
在早期的定義下,人只是達成組織目的的資源與工具。
什麼是「領導」?
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(Henry Kissinger)曾定義「領導」就是:「領導就是要帶領人們從現在的地方,去到還沒有去過的地方。」
這句話和「導遊」很像,因為導遊就是帶你去沒有去過的地方;而我們對領導的期望是更多的。我們認為,領導要能徵召別人來參與、完成一個使命或是任務,不論這個「徵召」是來自權威、利益、理念或是個人魅力。
領導力(Leadership)這個名詞,幾乎出現在所有美國名校哈佛、史丹佛、柏克萊等入學申請時的重要評估項目之中。這些學校的很多申請人都是資優生,學習成績分數都很高;但當校方難以取捨時,「Leadership」就會是一個重要的因素。
所以,在整個申請過程中,學生往往要花費很多心力,思考如何證明自己具有優越的「Leadership」。因為這些學校認為,不只要培養一群會讀書、會思考的人,更要培養一群可以給社會帶來正向影響的人。
所以,「Leadership」的培養在美國教育體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,領導力是指:
在管轄的範圍內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,並以最小的成本辦成所需的事,提高整個團體的辦事效率。
在這裡,我們更簡單明瞭的將領導力定義為「影響一群人共同完成使命或任務的能力」。
帶來正面影響力,也是領導
那麼「領袖」呢?當我們談到領袖時,會想起誰?
在許多問卷調查中,Apple的共同創辦人Steve Jobs經常被提及、甚至穩居前三名。雖然他既不是國家元首、民族英雄,更談不上是歷史偉人,為何他死後多年,仍然經常被推崇為受尊敬的領袖呢?
原因是他的影響力:大家都同意,在過去十年中,對大家的生活與工作影響最大的,就是iPhone引起的智慧手機風潮。所以,只要你能對一群人、或是社會形成重大正面的影響,就可能成為人們心目中的領袖。
在美國政治學家伯恩斯(James MacGregor Burns)的《領袖》(Leadership)一書中,領袖的定義是指存在於組織中的三種特殊「領袖角色」的總稱:
對組織精神穹宇的締造、詮釋和演繹;
對組織的內部控制權;
行使某種特殊的權力。
簡單的說,「領袖」就是能「引領一群人去到更美好境地的人」;各國開國領袖如此,許多被推崇的領袖也都是如此。他們之於你我雖然沒有任何權力和利害關係,但卻因為對人類的貢獻,在我們心目中的領袖地位永遠屹立不搖。
本文摘自采實出版《量子領導:非權威影響力》一書;內文依網站體例需要經過編修。
Subscribe to 吐納商業評論 | Tuna Business Review
以科技產業、管理、行銷、數位媒體等主題為核心的專業商管論壇。 本站已暫停更新,請改訂 https://hardcopy.cafe ,謝謝!